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

国内

旗下栏目: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

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风险提示:警惕校园网络贷款,远离金融诈骗风

来源:中国产经观察网 作者:乔山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4-08-05
摘要:近年来,部分金融诈骗分子将诈骗对象瞄准了青少年及大学生群体,利用学生思想单纯、社会经验不足、缺乏金融知识等特点,打着就业培训、职业介绍等名义,诱骗学生贷款,使学生深陷校园贷陷阱。 某高校新生小秦刚入学就遭遇了校园贷陷阱。小秦通过朋友介绍进入
       近年来,部分金融诈骗分子将诈骗对象瞄准了青少年及大学生群体,利用学生思想单纯、社会经验不足、缺乏金融知识等特点,打着就业培训、职业介绍等名义,诱骗学生贷款,使学生深陷校园贷陷阱。

       某高校新生小秦刚入学就遭遇了校园贷陷阱。小秦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公司兼职,公司主管邢某以测试软件为名,利用小秦的身份信息分别在分期乐、名校贷、优分期、马上金融、蚂蚁花呗、给你花等贷款平台借款约5万元,向小秦承诺一个月后还清本息,并额外支付报酬1000元。小秦出于信任和报酬遂同意,但邢某却并未如期兑现约定且切断了所有联系,小秦意识到自己被骗,面临还款压力,几乎处于崩溃边缘,面对日益增长的利息,只能选择报警处理。

       案例分析:

       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进行贷款,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、理财观念差、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,实施校园贷诈骗,往往给借贷者造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,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,甚至采取极端做法。目前校园贷主要通过虚假宣传诱导学生贷款,同时规避法律风险,收取高息、逼迫返还高息的手段实施金融诈骗。抓住学生群体新鲜感、表现欲、超前消费意识的特点,以放款快、利息低等特点迅速占领高校阵地,致使校园成为诈骗实施的沃土。

       风险提示:

       远离“校园贷”,避开“校园害”

       1. 自觉树立正确消费观,抵制过度消费或超前消费
 
       2. 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

       3. 不参与不明“校园贷兼职”

       4. 遭遇网络贷款陷阱,应及时向学校、家人寻求帮助,必要时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

       5. 务必留存证据
责任编辑:乔山
首页 | 资讯 | 关注 | 科技 | 财经 | 汽车 | 房产 | 图片 | 视频 | 全国